的發展在于擴大其制冷量范圍、進一步提高效率、使用替代工質和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
由于沒有氣閥,壓縮過程力和力矩變化小等結構上的優點使之更適合于變頻調速運行,這也成為渦旋壓縮機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開發變排量機構也是渦旋壓縮機技術發展的重點。目前,利用軸向“柔性”密封技術,理論上可以實現制冷/制熱容量10%-100%范圍內的調節。
由于渦旋壓縮機近乎連續的吸排氣特性、低的起動力矩以及抗液擊能力,渦旋壓縮機的并聯使用創造了條件。并聯使用的渦旋壓縮機可以大大增加機組的制冷能力,可以從目前的單機25匹馬力提高到單機組100匹馬力(4臺的單機并聯),而且使得冷量的調節更為合理,充分發揮單機效率最高的優點。但單機并聯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回油不平均易造成機組使用時單機的燒機現象。
3.1.5離心式壓縮機
目前在大冷量范圍內(大于1500kW)仍保持優勢,這主要是受益于在這個冷量范圍內,它具有無可比擬的系統總效率。離心式壓縮機的運動零件少而簡單,且其制造精度要比螺桿式壓縮機低得多,這些都帶來制造費用相對低且可靠的特點。相對來講,離心式壓縮機的發展有所緩慢,因為受到螺桿式壓縮機和吸收式制冷機的挑戰。
離心機的市場容量大約在700~1200臺之間徘徊,因為在目前的技術前提下,該機型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的空氣調節,需求量有限。近幾年由于大型基建項目紛紛上馬,離心式制冷與空調壓縮機又成為關注的熱點。解決喘振現象、改善氣量調節和隨工況變化的適應能力、小型化技術等是離心式壓縮機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3.1.6其它結構形式
單齒壓縮機、十字滑塊式壓縮機等一些結構獨特的容積式壓縮機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國內尚未形成生產能力。
3.1.7其它
為了適應特殊地區環境調節的需要,比如中東等高溫高濕地區的空氣調節要求,有針對性地開發高負荷高工況制冷壓縮機也取得了較好發展,目前采用的主要結構型式是活塞式壓縮機和旋轉式壓縮機。
為了適應壓縮新制冷劑的需要,潤滑油特性的研究尤其是匹配性能的實驗研究是制冷行業的基本任務之一。R407C、R410A等非共沸制冷劑的蒸發溫度滑移現象、吸氣管中油氣兩相流動規律等是制冷工質替代帶來的壓縮機和制冷系統的若干基礎問題之一。
另外,容積式(比如渦旋式和螺桿式)試圖向大容量發展,離心式則試圖向小容量發展。隨著綜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相互滲透,總有一天我們將很難僅從制冷量大小的角度去判斷壓縮機的結構型式,特別是容積式和速度式制冷壓縮機的適應制冷量范圍。